查看原文
其他

深访 | 林乔: 走出一条内地词人的特色道路

腾讯音乐浪潮榜 腾讯音乐浪潮榜 2022-07-19
    本文根据浪潮X林乔专访整理

天使旅行箱


2007年,赵薇乍见林乔,大概吓了一跳,这个给自己写了半张碟的词人居然只有21岁。她凭《天使旅行箱》攀上音乐事业的巅峰,拿下当年Music Radio内地年度金曲、最佳唱片,和周杰伦、陈奕迅、五月天、李宇春并肩而立,也让这张专辑的幕后功臣之一——林乔少年得志,成为Music Radio排行榜最佳作词人奖最年轻的入围者。



从受方文山影响开始写歌词,到和方文山成为同行,林乔只用了四年时间,中间还因为高考停了一年。大概在17岁,他听周杰伦、方文山,一下被那一套词冲击到:《娘子》的中国风,《威廉古堡》的抑郁、西方色彩,《双截棍》的爱国情怀,方文山大量使用名词,以名词立画面,描述场景,再加上周杰伦的旋律和演唱,让他发现歌词除了情爱还有各种各样的表达,开始学习模仿。

 

“写歌词的萌芽其实就是本能驱使,那时候高中压力比较大,需要一个出口,写一写这样的文字,拿给同学看或者给自己看,只是兴趣,没有想到说未来会怎样。正式的开始密集创作是从大一开始,琢磨着怎么去把这个事儿弄一弄,最初就是想找到另外一个作曲伙伴,一起做出个demo,可以留给自己欣赏的同时也能分享给别人。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我确实是喜欢创作这件事儿,又想去干这件事儿,”通过不断的深入,他也渐渐开始仔细分析了一下写词这件事,“你自己的词作品要好很重要,但光有词在推荐给唱片公司时还是会比较吃亏,如果能和作曲人搭配成完整的demo会更容易被人注意到。所以我第一次意识到,创作也不光是闭门造车,也是需要合作的。”

 

因为父母不是音乐从业者,也非音乐学院音乐专业的学生,为寻找到志同道合的音乐伙伴,透过互联网便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他在各种音乐人活跃的论坛包括卖乐器的论坛留下自己的作品、联系方式,寻求合作。用他的话来说“我也不怕别人盗版,不怕遇到什么冷屁股”,把写词作为结识一帮音乐朋友的契机,包括罗亚圣、金大洲和尚未出炉的李荣浩等很多同仁,“因为合作,创作这件事反而越来越来良性,把彼此的优势结合,一起协作,一起推广,帮助到自己的同时也能帮助到别人。”和李荣浩合写范逸臣《醉青楼》是他最早发行的两支作品之一,和罗亚圣的合作促成他加入赵薇《天使旅行箱》专辑创作,和金大洲从08年胡歌《骑单车的日子》、郑中基《英雄寞》写到11年张卫健&梁汉文《一夜长大》、19年孟美岐《有种》,他们不仅是他音乐之路也是人生路上的财富。


 

与此同时,他不断精进写词的手艺。如果说《醉青楼》还有一些方文山影响的痕迹,那《蝶》的现代自由、《天使旅行箱》的恣意洒脱,已经完全是自己的东西,伯乐李泉用一个“妙”字来形容他那时的作品。





抓住增量市场,走出六年低谷

 

2008年,林乔刚大学毕业被李泉招入MBOX,放在企划岗上,没想到迎接他的是唱片行业近十年的下行期。从08到15年网络盗版横行,所有唱片没有任何回收,歌本身不能产生任何版权收益,只能艺人商演赚钱,如果艺人离开公司,版权就变现不了,蛋糕越来越小。

 

身在其中的林乔没能及时意识到危机,“当时就觉得我第一年发表了,第二年又发表了,第三年还发表了,按理说接下来就应该越来越好,越来越多,我就按部就班就行。”结果,09年赵薇离开公司,李泉渐渐去忙别的,公司解散。他从MBOX到海蝶,虽然还是做文案和企划,但从09年到15、16年发表的作品量却没什么提升,甚至还有下滑。并且越来越鲜少有与大牌艺人合作的机会。

 

“你对自己的作品依然充满信心,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发表的越来越少。你曾经有过傲然的开局成绩,又是在那么年轻的时候,但这也造成了你对自己,别人对你,都顺理成章有了一个更好更大的期待,可是当时间不断过去,这个期待却开始落空,那么事情可能就会向另一个方向转变了,期待也变成了一种沉沉的负重。”那时出去和别人见面,人家偶尔会无意的介绍他说“林乔老师,是曾经很有名的作词人”,他只能莞尔一笑,把“曾经”两个字咽下去。“做企划也拿份工资,成绩也不错,生活倒还好,但是总是会在创作上憋着一口劲,虽然当时大环境依然不是很景气,但即使在这个所谓灾年的情况下,有一些后辈也渐渐追上来了。有首陈奕迅的歌叫《葡萄成熟时》,你耕种的葡萄怎么都不熟,旁边那田却熟得一塌糊涂,甚至后面进来的人也熟得欣欣向荣。说心平气和那是骗人的。”

 

“但我想的更多是的怎么去解决这个事,而不是去怀疑自己,自怨自艾。”在他看来,至少唯一能控制的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作品品质继续提升,于是,虽然发表的机会不多,他却反而比之前还创作的更多,不断写,不断练习打磨,即使发表不出去,在外界看来就是没有变化。“其实就是放下了,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期盼,不断调整心态,学会接受,找回自己,重新开始的过程。”


 

那些静默的日子,回想起来几句话就能讲完,悟的过程其实是漫长的。大概到16年他才好像渐渐“参透”了,觉得除了不断去写,不断提高自己以外,也需要再度打开自己,当时大环境也变好了一点,16年网络版权开始规范,OST、综艺、平台自制、短视频等都出现了,整个蛋糕在变大。天时地利已在,人和也渐渐来了。他主动通过各种方式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没有前辈包袱,愿意和90后00后合作,不设限,再加上各种机缘巧合,认识很多做OST的人,用他的优势杀入这块增量市场。




词人归来,要这心焰再滚烫


那是2017年北京难得的一个雨天,林乔像往常一样开车去上班。头天晚上,他给《楚乔传》写的片尾曲《心之焰》在QQ音乐零点首发,由邓紫棋演唱,当时他已经好多年没给一线艺人写歌了。“我记得那天正好是乌云,结果车开到一半,雨就停了,阳光就这样从一片阴霾中钻出来了,冥冥之中我感觉,有些东西要回来了。

 

像他这样从音乐行业的低谷进入的人,收获过,也熬了很多年,当变化来临,在他看来都能去调整适应。现在的娱乐行业不是歌手为王,音乐不再是娱乐行业的领先。以往2G时代,几兆几十兆的音乐更适合传播。过去MV是配合音乐拍,现在是剧拍好了,给剧做个音乐,主次在扭转。虽然某种意义上音乐创意是独立的,但也是服务性质的。“可能因为我走过一个低谷,从很多机会到没机会,再到有机会的时候,内心是珍惜的,不管写出来的东西大家满不满意,至少自己都要认真对待。至少别给自己留退路,因为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把每一个案子都当做最后一个案子去对待,居安思危,这是一场持久战,永远要打起精神。

 

随着市场复兴,他的网越织越大。资源、人脉、作品、经验累积到了一个点,写词之外,林乔也顺水推舟地做起了制作人,虽然通常是作曲、编曲人会做制作人,很少有填词人做制作人,他解释道:“一切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要被过去所框住。方文山不当制作人,那就代表所有作词人都不能当制作人?我觉得好像不一定哦。只要你制作出来做出来东西有价值,有人喜欢,这些慢慢就都会化解了。勇敢一点,挑战一点,让自己再成长一点。”



从17年到21年,算一算又过了五年,从各种一线艺人到春晚舞台,都能看到“林乔”的名字,不能说不得意。写《天使旅行箱》的时候,一年也就发几首十几首,现在确实提升了不少。“是发歌多了,机会也多了,这也有大环境在变好的原因,但不管怎样,我觉得那只是数量,这个时候,作品传递出来的质量或许才是我最看重的。”




与自己交手的彩色孤儿

 

林乔习惯在一天之中状态最好的晚上写新的创意,写完了放一晚,睡一觉,早上八九点起来再看再修改,一直到中午一两点。多年的工作经验除了让他找到这种自洽平衡的创作状态,也逐渐拥有了对作品的把控力,基本上不会第二天起来一看头天晚上写的全都不行全删了,“尤其已经做了这么久了,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如果是这种问题,我晚上就不写了,就是起码还是有一个底子在的。”

 

他认为灵感从不是从天而降,“不可能说五分钟有一个什么灵感,一定要酝酿,非常非常专注,一个小时两小时三个小时,然后突然可能有个什么想法就来了。现在的问题在于容易影响你的因素越来越多,随时携带的手机,随处覆盖的网络,让你永远都在链接中,而很难真正的独处。突然一个微信响,忽然一个新闻推送,所以为了创作,你只能主动把自我隔离,这种就相当于热身,保持连续性,保持一种专注,大概率就能接近内心,接近灵感。”

 

无论是早期自发自觉的创作,还是现在接任务在写,对他而言“完成一首作品的时候”是最让他开心的。“在写的过程就只是在写这件事,写完了,无论是在夜深的时候,还是一个比较安静的早上,把所有的这些词反复看,反复看,看完了觉得没问题了,可以交稿了,那一刻是开心的。那个时候你是这个作品的作者,也是第一个读者,无论之后这个作品会怎样,但至少在此时此刻,它是你的孩子,你们有一个赤诚相见,很开心。从业这么久,只有创作这一件事,我一直都觉得是最特别的,也好像是我唯一可控的,只要我写好写完,这个感觉就会有,就会鼓舞我继续写下去。”

 

林乔非常强调作品的“真实”,起码先打动自己。随着功成名就,痛苦可能会被稀释,人可能越活越小,创作可能会变成一种重复,靠技术或者靠听别人的故事来驱动,看上去还不错,但可能是隐患。在他自己身上,这种真实性也处于“一直想要离开”的状态,一方面他努力增加更多的真实感受,一方面抑制自己靠经验靠技术创作的诱惑,来让这种“真实”不离开。

 

大概出于对“真实”“打动自己”的看重,他把写给陈雪燃的《一决芳华》、简弘亦的《彩色孤儿》视为很喜欢的两首作品,“这两首完全不是情歌,完完全全打动我自己了。”《一决芳华》写一个少年在寂寞中成长,完成英雄事业,暗合词人自己曾走过的那无人关注、寂静成长的低谷期。《彩色孤儿》这首词是在他比较暗淡的时期写的,发表不出东西,离开了主流,慢慢孤寂了,但他还是彩色的,“在这个黑白的人潮里,就算是个孤儿,也是个彩色的孤儿,要相信自己,反正就是那种感觉。”从他喜欢的作品里,可以窥见一二他眼中的自己。



作为写了十几年的词人,他的创作不可能不成熟,但从他和自己的较量来看,他还是想要更好有更多可能性。和2000年前的填词人总是服务于几个艺人,动辄就能包办整张专辑相比,生存于如今这个行业的他,写的多,写的散。艺人、影视、综艺,每个领域有自己的要求,对于个人风格的形成并让这种风格成为大众印象,对他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当然渴望拥有所谓的独特风格,但我觉得那不应该是刻意去追求和彰显的,如果为了有风格而有风格,风格有时候也会沦为一种重复,一种刻意的记忆点,我觉得还是要先回归于你的表达你的内容,或者把自己化成水,融入更多的可能性领域里。同样也是我期待的一种风格吧。”




林乔谈行业现状与少年出名

 1、怎么看“出名要趁早”?

再怎么顺利的人初期肯定还是有一些磨难的,磨难期放在一个相对环境压力没那么大的时候,比如在上学的时候就会比较好。出名要趁早也是有道理的,这个事情确实是尽量往前放。同样道理,失败期也要放早一点,如果我前面一直很顺,三四十、四五十突然……也许不一定是好事,也有人可能就此一蹶不振。

《天使旅行箱》是一个很重要的点,也是那个点才把我拎到一个高度,当然也让我后面变得有点吃老本,有些过于乐观,有一些副作用,但是总好过没有。现在很多人在音乐环境比较好的时候进来,一写就红了,一下就很厉害,我是觉得很开心,但也有担忧,怕他们也走我的弯路。这种东西是有偶然性的,不一定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对他本人来讲,他可以乘这个东风不断进步,无论是因为词好还是别的原因,如果他是一个大师潜质,真正热爱音乐的人,这件事肯定是好事,如果他不是,有这件事和没这件事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他可能就火了一首,然后被盛名拖累,很难再调整好,后面就再难有建树。我发现这个教训是怎么教育提醒都没有用的,就像命一样像一个循环,所有人都得栽,厉害的人就能爬出来。

 2、出名早晚和天分高低、个人运气的关系?

天分高不一定做这件事,可能后期才发现这个东西,是主观和客观一起推动的。可能天分很高,刚好很早就发现自己有这个天分,并且去实践,又刚好这个行业处于一个比较好的时候,他就得到机会了。


当年李泉老师看到罗亚圣的Demo,如果词不给力,他可能就把罗亚圣的曲收走了,也就没有我后来任何事了。你本身得有价值,我相信早晚有运气,只要准备好了,理论上一两次你就能得抓住。要是没准备好,可能已经错过十几次了,你都不知道。其实很多大师就想找厉害的人,他们都看到你的作品了,但实在不给力,就没联系你,你可能还觉得怎么没人联系我,肯定没看。本质上来讲还是要修炼内功,强化自己。

 3、职业填词人的生存空间。

OST、艺人市场、短视频,还是需要职业填词人的,会慢慢分化,从前基本上全是职业词曲人,艺人写词曲比较少,到了周杰伦时代,慢慢变成一半一半,林俊杰也是,他写个曲子,词还是给别人。现在艺人就自己创作了,甚至自己混编录制作。但我觉得终究还是会有空间,短视频音乐、影视类、综艺类,会聚焦在这些上面多一点。

 4、如何看待内地歌词创作?

内地歌词我觉得还是从15年以后真正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港台这些歌词作者从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孕育一直到90年代到现在,大师也是需要有时间的,我已经看到很多90后00后很好的苗子了。这里拥有最大的市场,最多的人口,只是需要时间。初期会是杂乱无章的,后期就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候还没到,大师怎么着也得10年,等到2025年2026年就会初见分晓。看看腾讯的各种音乐榜单,基本上大部分名列前茅的,也都是内地的艺人、创作人完成的,出品也多是内地的公司。


5、现在什么歌容易火?

我个人觉得基调就是词、曲本身是言之有物的,当然,如果歌曲非要按10分来打分,那我觉得至少现阶段大火的也就是流量最多的应该是7分左右的歌曲,8分9分10分的音乐可能更多是服务唱片类的,奖项的,实验性质的。但从业者也千万别低估了大众的审美,非要弄成4分5分的歌就想制造爆款,那我觉得也会有很大偏差。这个分我觉得未来一定会变,并且随着以后人口对音乐审美的不断提高,这个平均分会再往上拉。



作品合集



 

栏目介绍

腾讯音乐浪潮榜「200+音乐人物」以百位顶级乐坛创作人组成的浪潮联合委员会评委老师为深度采访对象,勾勒华语音乐创作人群像,以音乐创作人窥见华语音乐故事,记录时代里的华语音乐。
持续关注「200+音乐人物」请关注「腾讯音乐浪潮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